证监会原主席肖钢提醒:要防止绿色项目杠杆率过高、金融业“洗绿”问题

  • 证监会原主席肖钢提醒:要防止绿色项目杠杆率过高、金融业“洗绿”问题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财经业界

*网易研究局稿件未经同意禁止一切媒体转载,包括友商。内容不构成投资决策。

作者|肖钢(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原主席)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特别是在今年4月30日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时候,他强调指出:“要把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用地结构的调整。”

中央政治局这个会议非常明确的指出,从“十四五”规划开始,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要进入到一个以降碳为重点、降碳和防污协同推进的这样一个阶段,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论断。我们过去发展绿色金融主要是讲防治污染,从“十四五”规划开始,为了实现“双碳”目标,降碳成为绿色金融的重点之一,当然降碳和防污要协同增效、协同推进。

绿色金融是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

全球生态的安全由于气候的变化,现在已经非常严重,要实现“碳中和”目标,从全球来看也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一个挑战,这里讲几个数据。

1、全球大概80%的人口还生活在人均能源消耗大大低于100吉焦的国家和地区,2019年全球人均一次能源消费大概是75.7吉焦,各个地区很不平衡,其中亚太地区是61.1吉焦,南美洲地区是55吉焦,非洲最低,才15.2吉焦,联合国设定的人类发展指数将人均能源消费100吉焦作为一个参考指标,也就是说全球80%以上的人口现在远远没有达到人均能源消费的水平,主要是发达国家排放的很多。

2、全球80%以上的一次性能源消费还仍然是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仍然是我们讲的传统能源,而不是非化石能源。

3、全球80%以上的人口是低于人均GDP1.1万美元的,也就是说大部分还是发展中国家。

从这几个数据看出,我们全人类要实现“碳中和”目标,面临的挑战十分艰巨,这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还是一个政治问题。

在去年以来全球疫情蔓延的背景下,使得各个国家减碳的任务更加艰巨,这里我列了一个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今年4月份发布的报告,这个报告对全球50个经济体财政刺激一共支出了14.6万亿美元。大家知道去年以来各个国家应对疫情出台了很多财政刺激的措施,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统计了一下,到4月份一共是14.6万亿美元。其中只有3600多亿美元是符合绿色标准的,当然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情况,为了应对疫情。

2021年绿色和平组织也发出公开的批评,指责欧洲央行为了应对疫情,放松了对信用评级下降、碳排放比较多的企业抵押品的融资规则,央行要发放再贷款要融资需要抵押品,企业的抵押品很多是高碳排放的抵押品。因此绿色和平组织今年也发出呼吁,要求欧洲央行要尽快将货币政策转向到纠正气候应对失衡上面。举这两个例子说明,从全球来看要完成“碳中和”目标任务还十分的艰巨。

绿色金融是中国“双碳”目标政策框架里面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协同产业政策、消费政策、税收政策、碳市场的交易,绿色金融在推动实现“双碳”目标实现当中具有重要作用。

进一步发展绿色金融,我们认为有这几个方面特别重要。一是要实行正向的激励机制;二是要开展环境风险分析。正向的激励机制包括很多方面,比如说财政贴息,怎么样扩大对金融对“碳中和”目标贷款的贴息;比如说中央银行怎么样来设立支持低碳转型专门的工具;比如说再贷款,或者把绿色债券作为央行放款的合格抵押品;另外要建立绿色担保和项目风险的补偿基金等。

未来还要培育个人投资者投资ESG的意识,大家都知道中国个人投资者数量庞大,怎么样普及金融知识,普及绿色金融教育,让广大个人投资者投资ESG的产品?这个也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问题。过去我们讲投资一个金融产品,主要是分析风险和收益,这是一个二维的模式。未来可能要转向一个三维的模式,投资一个金融产品,不仅要看它的风险、收益,同时也要看它的ESG绩效,全面衡量。现在看很多金融产品,正因为它是用于ESG,实际上它的收益是在增加的,两者并不是矛盾的,而是统一的。所以下一步怎么样培育广大的投资者来投资ESG的产品,也是一个新的课题。

对于金融机构来讲,下一步应该进一步加强环境风险分析,现在我们很多金融机构已经开展这项工作,这个方面技术性也很强,未来怎么样运用一系列工具和方法,帮助金融机构决策者选择项目?环境风险分为物理风险和转型风险,这些风险都可能会增加投资风险,作为金融机构必须要增强识别监测环境风险的分析和预警的能力。

各个金融机构还要开展环境风险的压力测试,有了分析的工具和模型,通过这些压力测试传导到金融业务的内部决策流程上来。

从发展绿色金融来讲,还要对环境的权益开发新的产品,比如说排污权、水权、排放权、用能权等,这些环境的权益都可以作为金融资产的底层资产来进行开发。所以可以开发出若干个创新型的金融产品来推动“双碳”目标的实现。

下一步对金融机构还要加强环境信息的披露,现在是无论上市公司还是金融机构,都在开始自愿性披露,未来要从自愿性信息披露逐步转向强制性披露,当然要制定规则分步实施。同时要建立公共环境和气候数据平台,特别是对绿色金融的评级和认证进一步加强,通过信息的披露,使得金融机构业务的透明度增加,这样的话投资的项目、支持的产品将来的碳排放量到底是多少,要追踪碳足迹。当然金融机构本身也还有一个碳排放的问题,不仅要披露金融机构支持企业、支持项目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的碳足迹,还要披露自身的碳减排的信息。

最后一个是要加强绿色金融的监管,特别是当前为了进一步发展绿色金融,还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健全绿色金融的评价体系,特别是还要进一步统一监管的规则,实现绿色金融的发展和金融业去杠杆的风险防范,要相互协调,也要防止绿色项目杠杆率过高的问题,特别是也要注意防止金融业“洗绿”的问题——以支持“双碳”目标为名,实际上不是干绿色的事情。所以还要进一步加强对绿色金融创新的监管协调,建立绿色金融分析监测预警的机制,强化资金运用的监管,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整理自2021年9月16日肖钢在清华五道口“碳中和经济”论坛的发言,未经过本人确认。)

网易研究局(微信公号:wyyjj163) 出品

网易研究局是网易新闻打造的财经专业智库,整合网易财经原创多媒体矩阵,依托于上百位国内外顶尖经济学家的智慧成果,针对经济学热点话题,进行理性、客观的分析解读,打造有态度的前沿财经智库。欢迎来稿(投稿邮箱:cehuazu2016@163.com)。

移驾微信公号 看这里看不到的内容

【精彩推荐】点击进入网易研究局·中国版>>

【精彩推荐】点击进入网易研究局·国际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