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刷屏 去年我国出生率跌破1% 创43年来新低!

  • 热搜刷屏 去年我国出生率跌破1% 创43年来新低!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财经业界

(热搜刷屏,去年我国出生率跌破1%,创43年来新低!新冠疫情影响生娃?)

今天我国的出生率跌破1%上了热搜。

去年我国出生率跌破1%

近日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2021》显示,2020年全国人口出生率为8.52‰,首次跌破10‰,创下了1978来的新低。

同期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仅为1.45‰,同样创下1978年以来的历史新低。

根据年鉴,2020年相比2019年,全国人口净增204万人,而前一年增量还高达467万,2018年增加了530万人。

分析认为,2020年全国人口出生率为8.52‰,应该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除了自然灾害那几年,自然增长率最低的,降得比较厉害。

研究披露:新冠疫情让2020年末中国出生人口大幅下降

人口学专业期刊《人口研究》今年5月发表的一篇文章《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出生人口变动影响》披露了数据。尽管2020年1-9月的出生人口已经较往年同期走低,但受疫情影响,2020年11-12月的出生人口较1-9月又出现了大幅下降。文章作者认为,2020年初的疫情暴发严重抑制人们的生育计划,导致了年末的出生人口大幅下降。

据悉,2015年,中国建立了出生人口监测数据库,完善了人口监测体系,这为监测分析疫情对生育的影响提供了可能。

以2015年的情况为基础,研究者发现:

2016~2017年各月的出生数量都大于2015年,呈整体增加趋势。这主要是因为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带来的二孩生育数量增加。

2015年底,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宣布实施“全面两孩”生育政策。根据出生人口监测,2016年的出生人口迅猛增长更多体现在后半年,2017年平均体现在各月,但增长幅度已低于全面两孩政策实施的第一年(2016年)。

但从2018年开始,各月的出生人口就已经开始少于2015年同期。

相较而言,2018~2019年的月出生人口数量下降相对温和,约10%~15%左右。而2020年的月出生人口降幅迅速加大,1~9月降幅已达20%~30%,11月和12月由于受疫情影响,出生人口数量比2015年同期减少45%以上。

研究者认为,“说明年初的疫情暴发严重抑制人们的生育计划,导致了年末的出生人口大幅下降。”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翠玲介绍,新冠疫情除影响人类死亡水平、降低人类预期寿命外,还进一步压低生育水平,改变后疫情时代的人口结构。

张翠玲介绍,疫情还导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推迟结婚,进而压低生育。婚姻登记对数常被作为下一年度出生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重要风向标,自疫情爆发以来,中国2020年婚姻对数比2019年同比下降12.2%,同时,2020年初婚登记人数创近年来新低。初婚人数减少直接导致短期内潜在一孩生育人群规模更加收缩。

新冠疫情爆发前,育龄妇女规模持续缩减、育龄妇女生育意愿低迷、养育成本高昂等多重结构性因素已长期制约中国出生人口增长和生育水平提升。张翠玲介绍,虽然疫情隔离可能会导致一定的意外怀孕和非计划妊娠,但受疫情引发的群体心理焦虑和生计担忧,年轻群体的就业、收入状况不确定性明显加剧,婚育安排进一步延后或取消,女性的生育养育困境进一步加剧,导致新冠疫情这一突发性外部事件的爆发,加速了我国出生人口数量和生育率的下行。

推荐阅读

日本人口报告:超老龄化少子化、低欲望社会与“失去的三十年”

日本是世界上少子化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被安倍称为“国难”,日本的应对措施谈不上成功,比如错过鼓励生育的时机、老年人口过多社会活力下降、社会阶层固化、“M型社会”、“草系”年轻人步入“低欲望社会”、社会医疗养老负担持续加重、移民政策不如美国开放等。日本老龄化严重,叠加90年代初股市房市大泡沫破裂,债务通缩循环,经济陷入“失去的三十年”。同时,日本相对完善的社保三支柱体系、制造业工匠精神、相对较低的收入差距和基尼系数、受教育水平高等值得学习。

2020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13.5%,总和生育率1.3、已经与日本持平,而且2021年可能会低于日本,老龄化少子化的速度和规模也是前所未有,老龄化、少子化、不婚化、阶层固化、低欲望化、城市群化等同步到来。同为东亚国家,韩国正在步日本后尘,总和生育率降至1。中国会步日本后尘吗?日本少子化老龄化社会的今天,会不会是中国的明天?作为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灰犀牛之一,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

出生率、结婚率双降!影响到底有多大

中国进入极低生育率时期。

究其原因,经济和高房价,都是避孕药。

首先,受新冠疫情影响,很多小微企业和自主创业的个人,在经济上都遭受了比较大的冲击,失业风险陡增。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无力承担组建家庭的重任。

其次,城镇化的发展加剧了不婚、晚婚和生育下降。

近十年来,人口加速向大城市、中心城市转移,小城市的人口被大城市吸走,加速了当地的老龄化和少子化。

同时,大城市病愈发突出,房价、教育成本水涨船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