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李克强会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
新华社北京12月3日电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2月3日下午在中南海紫光阁视频会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
李克强表示,中方高度重视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关系,双方保持了良好合作,愿继续在债务、应对气候变化等问题上进一步深化双方合作,争取取得更多积极进展。希望基金组织继续致力于推进份额和治理改革,在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疫情、促进全球经济复苏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李克强简要介绍了中国经济形势,指出面对复杂环境和新的下行压力,中国将继续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实施稳定的宏观政策,加强针对性和有效性。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围绕市场主体需求制定政策,运用多种货币工具,适时降准,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确保经济平稳健康运行。中国愿承担作为发展中大国应尽的责任,维护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发展。
格奥尔基耶娃高度赞赏中方为推动经济复苏采取的各项措施和为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发挥的领导作用,表示新冠疫情是当前世界经济面临的最大威胁,通货膨胀和债务问题也对世界经济复苏形成挑战。基金组织愿同中方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推动世界经济平衡复苏和可持续发展。
恒生中国预计:明年全年中国经济增长或达5.3% 春节前仍存降准降息可能
2021收官在即,展望2022,经济增速预期、货币政策走向、人民币汇率走势等问题受到市场关注。
12月2日,恒生中国首席经济学家王丹在“2021年回顾及2022年宏观经济及市场展望”媒体沟通会上指出,在全球疫情的扰动影响下,出口仍是维持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预计明年全年GDP有望实现5.3%的增速。
展望2022的汇市与债市,恒生中国环球市场部代理主管兼市场财资主管李慧寰表示,明年人民币或面临一定贬值压力,债券市场利率预计仍将保持低波动率。
出口推动经济增长 春节前或降准一次
“我们对于今年全年GDP增速的预测是8.2%,略高于市场预期。”王丹表示,尽管在年底前,仍存在一定下行因素,但上行因素同样明显,如出口继续保持强劲、制造业投资在过去几个月也在加速,这些积极的因素仍会延续至明年。
展望2022年,王丹预测全年GDP增速是5.3%,而出口仍将是主要的经济引擎。“尽管预计明年进口的增速会高于出口,但是由于疫情仍有较多不确定因素,再加上全球产业链重建大概需要一到两年的时间,尤其是在去年疫情爆发后,主要工业国的产业链都面临投资不足的局面,今年这种局面并没有改善,所以到明年,全球的生产主力仍然是中国,对于中国生产的终端产品、工业投入品、工业中间品的需求也会上升。”王丹进一步表示。
“我们预测明年CPI在2.5%,较今年有所升高,但在全世界范围内仍是较低水平。”王丹指出,疫情发生后的一个基本判断是美国的通胀很难传导至中国,根本原因在于通货膨胀的本质是货币现象,而中国的货币政策一直相对比较稳妥。
在货币政策方面,王丹认为,我国整体上不再依赖于降息、降准等传统性工具,更多倾向于使用结构性的货币政策,如最近推出的碳减排支持工具。
但近期,市场对于央行降准预期再起。对此,王丹的观点是“春节之前不但可能降准,甚至还可能会降息。”王丹补充称,如果第四季度GDP增速不及预期,货币政策将会有所反应。另从力度来看,她认为,很有可能和7月份差不多,但如果降息,更有可能释放出货币边际相对宽松的信号,但幅度并不会太大。
此外,王丹对于明年房地产市场的研判趋于中性。“一方面房地产投资减速是大势所趋,主要反映在部分先行指标表现不佳,如今年以来土地购置面积始终在收缩。”她表示,但另一方面明年房地产的价格可能会保持相对稳定,主要体现在政府支持的政策性保障房、廉租房会部分抵消房地产的投资减速。
明年人民币或面临贬值压力 债市利率维持低波动率
近期,在美元走强的背景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持续升值,人民币汇价与美元指数呈现出较为少见的双双上涨态势。数据显示,今年8月末至11月末,美元指数涨幅为3.5%,同期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升值1.5%。
李慧寰表示,近期人民币汇价强劲的主要原因在于随着贸易顺差的持续扩大,企业结汇的需求非常旺盛。
“展望明年,人民币可能面临一定贬值压力。”李慧寰认为,考虑到境外资本的流入增速问题,预计明年经常账户的顺差可能有所回落,使人民币有贬值的压力;此外,中美关系的不确定因素也有可能在明年继续发酵。
聚焦债市的投资机会,李慧寰则表示,由于春节前仍存在降准、降息的可能性,这其中可能带来盈利的机会。她认为,基于央行中性、稳健的货币政策走向,预计明年的债券市场仍会以一个低波动率的利率走势为主。
对于外资机构持续买入中国债券的现象,李慧寰认为,中国国债与其他发达国家的国债相关度小于0.3%,这一低相关度非常适合于投资组合,从而分散配置风险。
“近两年外资进入中国债市和股市的势头非常稳定,并保持逐年递增。她进一步指出,预期明年债券方面的外资买入仍将持续,但在增速方面可能有所减缓,主要受到利差缩窄的压力。